燴面,河南美食的資深代表,其以平和的做法中和的口感,俘獲了一億河南人的胃袋,而在這片近17萬平方公里分布著18個省轄市的土地上,燴面自誕生起到如今的演變,無論是鄭州燴面還是方城燴面,無論是羊肉燴面還是三鮮滋補,無論是合記蕭記還是惠豐園裕豐源,不變的是,那一碗碗滋補味蕾的熱湯里,留下的江湖故事。
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,主營炒菜、泡饃、燴面,后來燴面成了熱賣品種,又更名為"陜西牛羊肉燴面館"。1952年,老鄉親、怡蘭軒、順和樓3家老板合伙經營,因為是合伙,業內人稱之為合記。
當年合記燴面館還在二七塔西北角時,不論早晚,路過二七塔,總能看到一群人或蹲或站,手捧一白瓷海碗,埋頭大嚼。當時的合記燴面館只有兩間門面,十五六張桌子,根本不夠用,由于大多數顧客都是露天"作業",餐具損耗很大,每個月合記燴面館都要用東風汽車拉回來一整車的餐具。
后來隨著鄭州城市改造,合記燴面館被拆掉,之后在一片輿論聲中,合記重新誕生。1991年,合記燴面館搬到了人民路的黃金地段,秉承著多年的傳統手法和精致口感,依舊座無虛席。據說僅人民路總店,一個月就消耗香菜兩噸有余,足見,大旗不倒。
在鄭州能與合記比肩抗衡的只有蕭記。蕭記三鮮燴面可謂劍走偏鋒異軍突起。1986年,蕭記燴面剛開張時,連個門店都沒有,從一張帆布篷,一張矮桌,一條板凳、一鍋湯起家。蕭記的創始人沒有沿襲傳統的羊肉燴面風格,而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,將味道鮮美、營養價值高的海參、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,稱之為三鮮燴面。
許多人都有相同的記憶,當時的蕭記燴面館開在人民路與東太康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帶,通宵營業。風雪之夜,三兩知己歡聚于此,叫上一盤紅油豆絲、一盤扒羊肉,每人面前一碗熱氣騰騰的三鮮燴面,即便是就著一瓶最普通的白酒,也能有無限的快意。
誰更好吃,分辨不出來。
吃貨們,有沒有你喜歡的,趕快雄起?。?!
吃貨,指貪吃的人。多指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,并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向往、追求,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、美食客、美食家。你想當吃貨嘛,請撩我們,各種各樣的特色產品與美食,讓你變成一個資深的吃貨。
你還知道哪些?
歡迎收藏并轉發,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,感謝!